腎臟病有2種洗腎方式 醫師詳解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差異
回列表慢性腎臟病到了末期,免不了走向洗腎一途。「洗腎」有兩種方式,一種是血液透析(HD),俗稱「洗血」;還有一種方法為腹膜透析(PD),俗稱「洗肚子」。這兩種方法該如何選擇?醫師表示,除非有絕對禁忌症,否則仍視病人需求,和醫師討論後進行。
振興醫院腎臟科主任蔡信宏表示,當腎功能受損,毒素和水分無法正常代謝,進到末期腎病治療不外乎四種,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、腎臟移植和安寧治療。
血液透析:每周至少三次,到醫院執行
血液透析是將血液引流出來,經由洗腎機,也就是人工腎臟,將血液中的毒素清除,再輸回身體。
蔡信宏表示,血液透析必須透過血管將血液引流出來,因此通常在手上放置一個動靜脈瘻管,到醫院、診所或洗腎中心,由醫護人員扎針將血液送入機器過濾。每周需執行三次,每次約需四到六小時。
腹膜透析:自己在家換液引流執行,不影響上班出遊
腹膜透析則是在腹部開刀植入導管,將透析液經由導管注入腹部,利用血液和透析液濃度差的原理,利用腹腔微血管進行交換。最後再將「髒的透析液」引流出肚子,換上新一袋透析液至腹腔,不斷循環以清除體內的毒素和水分。
腹膜透析又分成兩種,一是連續可移動腹膜析(CAPD),另一種是全自動腹膜透析(APD)。蔡信宏說,兩者都可由病患或家屬操作,連續可移動腹膜透析每日手動換液四至五次,讓藥水在體內停留四到六小時後,再引流出來。
全自動腹膜透析則是由機器自動執行換液,再視藥水濃度隔天手動再換一袋藥水,等到上班回家後,再裝上機器換液。由於腹膜透析可在家自行操作,患者不用一直跑醫院,上班、出遊較不受影響。
台灣就醫便利,血液透析遠高於腹膜透析
腹膜透析的生活自主性雖然較大,但選擇這種透析方法的病人卻較少。從健保資料來看,110年採用血液透析病人數為8萬8,293人,採用腹膜透析病人數則為6,550,相差約十倍。
林口長庚腎臟科教授田亞中表示,其他國家可能因幅員廣大,腹膜透析使用人數較多,但血液透析在台灣非常方便。加上許多需要洗腎的病患年紀較大,難以自己操作腹膜透析。甚至有些還在工作的病患認為,白天工作、晚上去躺洗腎室,反而比較方便。因此選擇血液透析的人比較多。
感染腹膜炎多為操作習慣不佳,少數為其他原因
蔡信宏也說,也有很多病人是從腹膜透析轉到血液透析。主要是因為一旦發生腹膜炎感染,就必須先拔掉腹腔的管子,改為血液透析,而這些病人通常一做血液透析「就不想回去了」。另一些病人則是腹腔反覆發炎,影響腹膜交換效率,而改為血液透析。
蔡信宏說,腹膜透析感染腹膜炎,一半以上來自病患操作問題,例如不戴口罩、沒有洗手就灌液,操作時開著電扇,導致微生物飄散等。不過也有些病患是因為血型性感染,或是胰臟、大腸憩室等腹腔其他器官感染,而導致腹膜炎。
醫師表示,不論血液透析或是腹膜透析,在存活率上並無顯著差異,且洗腎超過十年、二十年的病患大有人在。因此,除非是有絕對的禁忌症,如原本腹腔動過手術、已沾黏者不適合使用腹膜透析,已沒有血管可使用作為瘻管者、不適合血液透析外,選擇哪種透析方式視病患的自主性、意願而定。
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也表示,台灣醫療便利性高,不論醫院、診所、洗腎中心,醫療品質都差不多,沒有一定要到大醫院或是洗腎中心洗腎。由於洗腎是長期抗戰,民眾應該選擇彼此配合較好的醫師、醫囑遵從性較好的洗腎方式,才能讓病情控制得更穩定。
血液透析vs.腹膜透析 製表/元氣周報 圖/123RF